第三屆電子與信息前沿學術會議在南京隆重召開
發(fā)布日期: 2024-06-25
閱讀次數:
6月21-22日,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電子與信息學報》(以下簡稱“學報”)編輯部主辦,軍事科學院系統(tǒng)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目標認知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學院、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委員會、智能超表面技術聯盟(RISTA)及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三屆電子與信息前沿學術會議在南京成功召開。會議以“面向未來的空天通信與物聯網”為主題,近30名院士及知名專家作了精彩學術報告。6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副院長、《電子與信息學報》主編付琨研究員主持開幕式,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院士、東南大學崔鐵軍院士分別致開幕式歡迎辭。


大會特邀報告環(huán)節(jié),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院士作報告《太赫茲量子電磁學理論與實驗研究進展》,中國國家數字交換系統(tǒng)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鄔江興院士作報告《多模態(tài)網絡環(huán)境理論研究與工程技術實踐》,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孫勝利院士作報告《元視覺——復雜科學背景下的空間信息獲取技術發(fā)展》,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陸軍院士作報告《現代信息科技產業(yè)體系建設》,軍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電子與信息學報》副主編何元智研究員作報告《全球泛在連接新模式——手機直連衛(wèi)星》,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信息學報》編委朱洪波教授作報告《新基建戰(zhàn)略驅動的物聯網與工業(yè)互聯網》。





學報編輯部主任陳倩副研究員主持了《電子與信息學報》創(chuàng)刊45周年特刊發(fā)布儀式、創(chuàng)刊45周年杰出貢獻獎頒發(fā)儀式、數據集論文發(fā)布儀式以及新增編委授聘書、2022-2023年度優(yōu)秀編委、2023年度優(yōu)秀審稿人、2023年度優(yōu)秀論文頒獎環(huán)節(jié)。6月22日下午,會議舉行了“通信與物聯網”、“通信與信息安全”、“智能超表面技術與應用”三個專題會議。其中,專題一:“通信與物聯網”專題會議,軍事科學院尹浩院士致歡迎詞,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作《無人機通信信道特性分析與建?!穲蟾?,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張欽宇教授作《可重構的衛(wèi)星互聯網關鍵技術與發(fā)展展望》報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崔曙光教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6G核心技術與應用》報告,復旦大學高躍教授作報告《衛(wèi)星互聯網數字孿生系統(tǒng)挑戰(zhàn)與關鍵技術》,清華大學朱文武教授團隊作報告《面向物聯網的AI模型輕量化研究》,挪威奧斯陸大學張彥教授作報告《泛在算力網絡》,上海交通大學陶梅霞教授作報告《低軌衛(wèi)星網絡中基于多星協(xié)作的內容分發(fā)與波束賦形》。圓桌論壇環(huán)節(jié),北京郵電大學陶小峰教授、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劉光毅、中興通訊段向陽副總裁、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吳建軍副秘書長、深圳大學全智教授、南京郵電大學趙海濤教授共同交流了6G通智感融合發(fā)展的關鍵議題及發(fā)展,并就其應用展開了深入探討。專題二:“通信與信息安全”專題會議,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付琨研究員致辭,對與會代表表示歡迎。北京郵電大學楊義先教授作報告《安全通論——刷新你的安全觀》,上海交通大學谷大武教授作報告《密碼模塊的物理信息泄漏分析與實踐》,浙江大學任奎教授作報告《智能網聯車安全:前沿與挑戰(zhàn)》,復旦大學楊珉教授作報告《AI大模型安全評測與治理》,東南大學胡愛群教授作報告《利用無線信道的物理特性實現保密通信的可行性》,西安交通大學蘇洲教授作報告《跨層協(xié)同網絡通信安全關鍵技術》,貴州大學陳玉玲教授作報告《大模型知識可控共享與安全研究及應用》,中科星光信息張春董事長作報告《電磁信息融合處理與安全研究》。圓桌論壇環(huán)節(jié),上海交通大學朱浩瑾教授、中國通用技術研究院郭云彪 教授、中關村國家實驗室云曉春教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徐勇 教授、浙江大學徐文淵教授、原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李守鵬教授等共同圍繞“空天時代的AI 安全新挑戰(zhàn)”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專題三:“智能超表面技術與應用”專題會議,崔鐵軍院士致歡迎詞。報告環(huán)節(jié),金石教授(東南大學)作報告《面向智能超表面的信道估計與通感一體關鍵技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張瑞教授作報告《IRS Meets ISAC for 6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清華大學戴凌龍 教授團隊作報告《信道編碼啟發(fā)的高精度RIS 波束訓練方法》、中興通訊資深專家菅夢楠作報告《智能超表面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探索》,浙江大學楊照輝研究員作報告《RIS 輔助的智能通信計算融合系統(tǒng)》,南京大學吳敬波教授作報告《基于液晶和相變材料的太赫茲智能超表面》,東南大學戴俊彥副研究員作報告《智能超表面無線通信及感知技術研究》。圓桌論壇環(huán)節(jié),中國聯通劉秋妍主任研究員、中國移動首席專家袁弋非 、中國電信高級工程師李南希、中興通訊高級系統(tǒng)工程師張楠、中信科移動正高級工程師蘇昕、vivo通信研究院預研專家楊坤等圍繞主題“RIS 標準化與產業(yè)落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針對RIS關鍵應用、ITU定義6G關鍵技術指標及RIS如何更好地推動標準化及產業(yè)化等議題展開交流探討。6月21日晚,《電子與信息學報》第九屆編委會屆中會議成功召開,學報主編付琨研究員、副主編何元智研究員、金海教授、曾曉洋教授、黃華教授、錢志鴻教授及邢孟道教授等80余名編委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復旦大學曾曉洋教授主持,學報主編付琨研究員向參會編委致歡迎辭。學報編輯部主任陳倩副研究員全面匯報了《電子與信息學報》近期工作情況,總結了學報優(yōu)勢以及當前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并介紹了最新增選編委。隨后,編委代表踴躍發(fā)言,對學報的建設發(fā)展建言獻策,提出多項寶貴意見。最后,主編付琨研究員做總結發(fā)言,感謝編委專家對學報的支持,并對學報提出期望,希望學報認真總結,深耕不輟,全力把學報建設好。電子與信息前沿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為國內從事電子與信息領域研究的學者打造了一個優(yōu)秀的學術交流平臺。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研究所和企業(yè),超過130個單位、5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共同探討了電子與信息領域的基礎理論、前沿熱點、創(chuàng)新思想、技術挑戰(zhàn)和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對推動電子與信息科學領域的理論、技術在高校和企業(yè)的發(fā)展和應用有重要意義。
發(fā)布日期: 2024-06-25
閱讀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