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色片免费播放|中国黄色视频播放片|日本三级a|可以直接考播黄片影视免费一级毛片

高級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nèi)容
驗證碼

專題征文 | “面向6G的通感一體化技術研究”專題

發(fā)布日期: 2024-03-01 閱讀次數(shù):
  • 分享到:

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專題征文 | “面向6G的通感一體化技術”專題


一、征文背景

根據(jù)最新的視覺網(wǎng)絡指數(shù)(VNI)報告,到2023年,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將能夠上網(wǎng)。到2023年,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總數(shù)將達到53億(占全球人口的66%),高于2018年的39億(占世界人口的51%)。這意味著現(xiàn)有的5G將無法滿足未來十年左右的需求,因此研究6G具有前瞻性和重要意義。

未來,6G將開啟智能互聯(lián)時代,逐步實現(xiàn)數(shù)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無縫連接與融合。隨著ITU-R IMT-2030框架建議的完成,通感一體化(ISAC)已經(jīng)成為6G的關鍵場景之一。

通過利用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信號傳播特征,ISAC可以在同一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無線通信和無線感知兩個獨立的功能且互惠互利。作為一種基于軟硬件資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新型信息通信技術,ISAC在實現(xiàn)傳感和通信功能協(xié)同的同時,可以有效提高系統(tǒng)的頻譜效率、硬件效率和信息處理效率,因而它的出現(xiàn)迅速吸引了研究人員的熱切關注。

然而,ISAC理論的建立仍然具有挑戰(zhàn)性,在感知與通信的最佳性能邊界與權衡、ISAC信號處理與波形設計方案、新的收發(fā)器設計、探究ISAC與其他新興技術(如可重構智能表面、毫米波/太赫茲、新型多址接入、反向散射通信、非地面網(wǎng)絡等)協(xié)同等多方面仍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為了充分發(fā)揮通感一體化技術的潛力,2024年,《電子與信息學報》擬推出“面向6G的通感一體化技術研究”專題以收集面向6G的ISAC技術的最新進展和貢獻,現(xiàn)發(fā)布專題征文通知。

二、征文范圍(包括但不局限于)

? 6G中的通感一體化信道建模

? 通感一體化的安全和隱私設計

? 通感一體化系統(tǒng)的資源分配優(yōu)化

? 通感一體化的發(fā)射機/接收機設計

? 通感一體化的波形與信號處理設計

? 車載和無人機中的通感一體化研究

? 采用毫米波/太赫茲技術的通感一體化

? 6G中的通感一體化基礎理論與性能極限

? 通感一體化系統(tǒng)架構/傳輸協(xié)議/幀設計

? 采用下一代多址接入技術的通感一體化

? 通感一體化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邊緣計算

? 通感一體化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級仿真、原型設計和現(xiàn)場測試

? 無源器件(智能反射面、環(huán)境反向散射等)輔助的通感一體化系統(tǒng)

三、征稿要求

稿件類型:論文為中文稿件,篇幅不作嚴格限制;

注:本刊接收并鼓勵投稿數(shù)據(jù)集論文,具體參考《電子與信息學報》“數(shù)據(jù)論文” 征集通知

投稿方式:登錄《電子與信息學報》官網(wǎng)(http://www.sharego.top)注冊投稿,投稿時請在作者留言一欄中注明“面向6G的通感一體化技術專題”

稿件格式:參照《電子與信息學報》論文模板(投稿指南、模板下載)

四、時間計劃

? 截稿日期: 2024年7月15日

? 錄用通知: 2024年9月30日

? 最終稿件: 2024年10月15日

?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五、專題主編

? 李興旺 副教授(河南理工大學)

? 劉凡   特聘副研究員(南方科技大學)

? 楊剛   教授(電子科技大學)

? 熊一楓 特聘副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

? 李春國 教授(東南大學)

? 馮志勇 教授(北京郵電大學)



圖片
李興旺  副教授

李興旺河南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具體研究方向包括:通感一體化、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反射面通信、物理層安全、環(huán)境反向散射通信等。曾獲斯坦福大學評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2021-2023年度)、IEEE TCOM優(yōu)秀評審專家。研究成果發(fā)表于IEEE JSAC/ IEEE TWC/ IEEETCOM/ IEEE TVT/ IEEE TITS/ ICC/ Globecom等國際權威期刊和會議,其中ESI熱點論文2篇,谷歌學術引用4639次,h指數(shù)為34。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l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lEEE Systems Journal、lEEE Sensor Journal等10余個國際知名期刊編委,IEEE Internet of Things、l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等期刊客座編委。

郵箱:lixingwang@hpu.edu.cn。


圖片
劉 凡  副研究員

劉凡,南方科技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感知一體化,車聯(lián)網(wǎng)與智能交通,毫米波通信等,獲引5000余次。發(fā)表ESI高被引論文7篇。瑪麗·居里學者,IEEE高級會員,IEEE信號處理學會陣列信號處理專委會(SAM-TC)委員。目前擔任IEEE COMML編委,IEEE OJSP編委,并任IEEEJSAC、IEEE WCM、IEEE VTM等國內(nèi)外頂級期刊的客座編委。劉凡博士牽頭成立了IEEE通信感知一體化新興技術委員會(EEE ComSoc ISAC-ET),并擔任首屆學術主席。2021-2023連續(xù)三年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曾獲得2023年IEEE通信學會萊斯獎(Stephan O. Rice Prize),2023年IEEE ICC最佳論文獎,2023年IEEE/CIC ICCC最佳論文獎,2021年IEEE信號處理學會青年作者最佳論文獎。

郵箱:liuf6@sustech.edu.cn。


圖片
楊 剛  教授

楊剛,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6G通信、智能反向散射/反射通信、通信感知一體化等。2015年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獲得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2021年作為第一作者獲得IEEE通信學會Stephen O. Rice最佳期刊論文獎,曾獲得IEEE通信學會TAOS最佳論文獎。現(xiàn)任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編委、IEEE Ope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Society編委、IEEE Internet of Tings Journal??妥幬?、《China Communications》編委,曾任通信旗艦會議IEEE GLOBECOM媒體共同主席IEEE VTC和ICCC研討會主席。發(fā)表70余篇學術論文,包括ESI 高被引論文4篇,谷歌學術引用數(shù)4000余次,獲得授權發(fā)明專利17項。

郵箱:yanggang@uestc.edu.cn。


圖片
熊一楓 特聘副研究員

熊一楓,北京郵電大學特聘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感知一體化和量子信息等。發(fā)表于信息論國際權威期刊IEEE TIT的代表性論文自刊出之月起至今均位于該期刊熱點文章(Popular Articles)Top 5。曾獲2023年IEEE/CIC ICCC最佳論文獎。擔任IEEE Globecom 2023 Track Co-chair。

郵箱:yifengxiong@bupt.edu.cn。


圖片
李春國  教授

李春國,東南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研究無線通信與網(wǎng)絡安全理論與關鍵技術、音頻信號處理的人工智能算法設計。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發(fā)表國際高水平SCI學術期刊論文一百七十余篇,發(fā)表IEEE學術論文一百八十余篇,論文他引四千余次。長期擔任美國《IEEE消費電子匯刊》客座副編輯、英國《IET通信》副編輯、韓國《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高級編輯、日本《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副編輯。

郵箱:chunguoli@seu.edu.cn。


圖片
馮志勇 教授

馮志勇,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頻譜監(jiān)測、通感算一體化網(wǎng)絡等。國際下一代移動通信網(wǎng)絡論壇(NGMN)技術顧問。IEEE高級會員;IET Communication,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等國際期刊編委。作為中方負責人參與多個國際合作項目,包括歐盟FP6和歐盟FP7大型國際重點合作項目。在IEEE JSAC等國際期刊和會議發(fā)表SCI/EI檢索論文120余篇,被接納ITU、IEEE等國際標準化提案40余篇,形成4項國際標準。

郵箱:fengzy@bupt.edu.cn。


  • 分享到:

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發(fā)布日期: 2024-03-01 閱讀次數(shù):